注:该文内容主要来自当事人口述,仅作信息分享使用,并不完全代表WWF方观点。

相信大家对“可持续”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可你是否想过它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才能把可持续理念融入生活,进而成为我们自身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呢?

今天要讲述的,是一位在“可持续旅行”领域深耕的宝藏创客、资深旅游爱好者。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故事,以及她对可持续旅行和环境保护的思考。

文|季风

排版|鹅子

供图|妲妮

妲妮出生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家乡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旖旎的风光,让她对自然总是充满向往,也因此,妲妮成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旅行爱好者。

她曾以自由行、沙发客的形式游历了30多个国家、100多座城市,也是个带着“旅行烈人”标签的地域探索官。

在家乡云南,妲妮远眺澜沧江两岸

出于喜爱,妲妮学习了七年的旅游专业,但不按常理出牌的她,毕业后却选择将品牌咨询作为自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和旅游毫不沾边。

之后,她又利用该领域的经验,在工作之余为国内的一家基金会提供志愿者服务,也曾尝试在一家从事空气净化的社会企业工作过。

对妲妮而言,职业选择的一步步转变靠的是倾听内心,不忽视自己的工作感受和人生追求。人生道路的转折背后,是不断向更“真”的自己靠近。

新职业赋予了妲妮新的生机。然而,虽然这份使命感强烈、让生活接近“身心合一”的工作十分理想,她还是觉得人生中缺少了点什么。“可持续旅行”就这样吸引了妲妮的注意。

妲妮在一棵两百多岁的榕树下撒欢

“旅行,既是我热爱的,也是国内现在非常需要引入可持续概念的领域。我有听闻过负责任旅行和生态旅行,但是一开始,我对这些的了解都没有很全面。”

随后,她立即开始了案头研究,把全球知名的可持续旅行倡导机构研究了个遍。在这过程中,妲妮发现,国内虽然已经出现了很多倡导可持续旅行的机构,但他们更多只聚焦在宣传方面。

与此同时,妲妮也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旅行经历,反省途中犯下的各种不当行为

“我无意间做的很多行为,很可能给当地居民、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特别是热衷于旅行的群体还在逐年增加,这个问题不容小觑。”

思前想后,她决定成立一个可持续旅行平台,通过专业咨询和创意传播,推动可持续旅行在国内的认知提升和行动落地。

“看见了就不会装作没有看见,看见了就要想办法行动起来。”妲妮这样形容自己。

当旅行从热爱转变成事业,妲妮的身份也由“游客”转变成了“创客”。

在海南文昌,妲妮把海边捡到的垃圾DIY了一个艺术展

“我创业的初衷是为了激励更多人参与进来。”在她看来,可持续旅行在国内其实很早就已出现,生态旅游、城市规划等分支学科在她的学生时代就已成为专业课程。

然而,概念的落地却并不成熟。因此在创业准备阶段,妲妮身体力行,不仅在国内的一些乡村进行实地考察,还只身前往其他国家,亲自体验可持续旅行,探索这一模式的可操作性以及深层的环境、经济和人文价值

设计行前方案时,她会事先罗列出目的地值得拜访的机构和值得参加的活动。而为了让体验更真实、更易推广,她会特意在旅行中预留出充足的时间,用开放的心态与当地人交流。

妲妮发现,当你在旅行过程中放大眼睛去寻找更多联结时,总能找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地方。

妲妮在云南古寨,去傣族人家帮忙晒茶

2020年初,妲妮的可持续旅行平台正式成立。回想起这段经历,她感言,创业让她发掘出自身潜在的很多能力,尝试去突破许多以往未曾想要试探的边界。

其中,公众倡导是她特别看重的一部分。她也积极尝试开设网课、工作坊、与高校合作等形式,开展相关科普推广和线下活动。

我觉得可持续或者是一些环保的理念,应该成为每位普通市民都可以实践的生活方式。我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为每个人找到一种探索城市的意图,用一种新的、向善的眼光去珍视自己的记忆,创造更多生命体验。”

妲妮为学生现场开包,介绍环保打包和可持续装备理念

创业也带给了妲妮更多思考。当被问及如何具体定义“可持续旅行”时,她认为:“可持续旅行有四个着力点,分别是环境永续、社会共融、文化多元、经济共荣。”

妲妮向我解释说,这是一个长远的、共益的行动路径,有不同的方式去实现。除了公众接受程度相对较高的环境永续和经济共融,社会共荣和文化多元也是可持续旅行必不可少的元素。

比如在社会层面,目前已有的基于社区的旅行方式就强调要让在地社区参与旅游行业的发展;而贴有其他标签的旅行方式,例如土著文化旅行、慢旅行、伦理旅行、负责任旅行、意识旅行等等,妲妮认为它们的实质是相同的,即朝向可持续旅行这个大的议题。

在文化层面,妲妮认为现代旅游业在介入目的地时还需考虑当地特有的民风民俗和文物古迹,避免风俗产品的同质化对当地文化造成负面影响。

妲妮搭建的可持续旅行结构

当提及“生态旅游中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能达到某种平衡”时,妲妮也给出了她个人的一些见解。

“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很难有所谓‘平衡’一说。在我看来,与其说兼顾,不如说是有一种敢于取舍的精神。因为如果要达成平衡,那就需要有符合实际且客观的衡量标准。”

她认为,现在人们总是在谈生态与发展两者的平衡,而很少顾及取舍,但取舍或许是更重要的方面

妲妮用现在日渐风靡的户外旅行举例,在她看来,这种形式的旅行在帮助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实也会对当地造成生态影响,“比如在没有无痕山林意识下的过度荒野徒步,这种行为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可能要二三十年才能恢复。”

妲妮在高校给学生做无痕山林培训

此外,妲妮也跟我探讨了她对“云赶海”等行为的看法。她认为,面对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出现的“云”导赏形式,一大关键就是要把握好度,要了解当地的规章制度,不能因为一些错误的干涉野生动物的行为而让好的初心向坏的方向演变。

不要觉得个人做不了什么。”作为一名可持续旅行创业者和可持续生活实践者,妲妮坚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在日常生活与出行中,我们可以多留意细节,多使用可重复利用的物品,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用具。而对生活空余时间较多的朋友,妲妮认为观看纪录片也是提升环保意识的一种绝佳途径,“我很多观念的转变都是得益于看了很多纪录片”。

在聊天最后,妲妮感慨道,她的人生理想不过是“呆在一个开门就是自然的地方,不用特意到别的地方去寻找自然”。

即使我们这次相识,只不过是打了一通电话聊天,但从妲妮的叙述中,我能感受到她从屏幕另一端传来的那份坚定,对这份事业的执着。

妲妮探访印尼古村落,体验基于社区式旅行

可持续旅行的推广任重道远。未来,妲妮希望以行动者的角色,为更多人打破信息的不对称。在为人们带去启发的同时,她也会聚焦在旅游产业的多个环节(如目的地、开发商、运营商等),提供更多的思考工具和框架,和供应端一起打造更多优质的可持续旅行产品。

“我相信,疫情将给旅游行业带来转机,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更加聪明地去做旅游这件事。”

往期回顾

她把孩子们真正领进大自然,

感受生命的力量

他的鸡场损失惨重,

反而保护起了罪魁祸首

五年多的"零浪费"实践,

她眼中的环保是什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