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乌克兰交战,把李嘉诚吓到了。

近日,据彭博社报道,李嘉诚家族拟大手笔出售英国电力资产。而他想卖出的这个电力资产,估值高达15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260亿元),约是李嘉诚家族当年买入价的三倍。

众所周知,李嘉诚在商业界一向以“嗅觉灵敏”著称。

例如当年在中国,在很多人认为房地产事业还如日中天的时候,而且当时还有一部分人都还很看好房地产前景的时候,李嘉诚突然搞了个资产大转移,把他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资产都转移了出去,投入到了他十分看好的英国。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李嘉诚家族在英国,控制了英国约1/4的电力分销市场,近30%的天然气供应市场,近7%的供水市场,超40%的电信市场,近三分之一的英国码头,超50万平米的土地资源。

然而就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交战后,“嗅觉灵敏”的李嘉诚似乎又嗅到了什么味道,又开始大手笔地变卖资产,似乎又想把英国的资产转移回中国。

那么李嘉诚到底嗅到了什么?

俄乌开战后,眼看各大富豪的资产纷纷被西方制裁,这应该会让李嘉诚开始意识到:把财产放在西方,已经不是安全的选项了。

因为一旦战争来临,无论你是谁,只要你的财产与交战方有一丁点的关联,你的财产都有被牵连的风险——在战争中,平时任何再优雅的国家,也都不会再跟你讲规则,一旦他们在战争中需要用钱,他们肯定从当地的富豪下手,来个“劫富济军”。

在和平年代,当富豪是很风光的,但是在战争年代,当富豪却是很危险的。这就是富豪这个身份的两面性。

当年李嘉诚大手笔变卖他在中国的资产转移到英国去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网络上发出了一个呼声——千万别让李嘉诚跑了!

但是今天当看到李嘉诚开始变卖英国的资产后,我打心里也发出了一个呼声,我的呼声就是——千万别让李嘉诚再回来了!

我为什么不想再让李嘉诚回来了呢?

虽然李嘉诚嗅觉灵敏,商业头脑强大,但是我认为李嘉诚的底层商业逻辑,就是一种“釜底抽薪式割韭菜”的商业逻辑。

而他的这种商业逻辑,在某种程度上,对商业环境是有毁灭性的打击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以李嘉诚在香港开的超市为例。

其实很多香港人都知道,李嘉诚一直垄断着香港商业超市80%的市场。但是很多香港人一定不知道,在香港这块商业气息这么浓厚的土地上,为何称霸世界的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等等这些大超市,都干不过李嘉诚的百佳和惠康超市。

那么李嘉诚到底用了什么方法,把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在香港都打得一败涂地呢?

其实李嘉诚的秘诀就是三个字——房地产。

众所周知李嘉诚在香港的房地产是很多的,而且都是零零散散的分布在香港的各个地区。

因为有这个天然的优势在,所以李嘉诚都能把自己的超市开在自家商业地产的最黄金的地带。

而且因为有房地产护体,当其他超市的供货车从李嘉诚的这些楼盘经过或通过的时候,李嘉诚就会下令让这些楼盘的物业公司用各种办法阻挠这些货车的通过,如此把超市竞争对手的运输效率降低,同时把他们运输成本抬高,这样一来,这些超市的经营就不会再有市场竞争力,自然就灰溜溜地离开,不敢再香港跟李嘉诚抢地盘了。

这就是为什么百佳这个小公司只能在香港有规模,而在其他地方做不起来的原因。

再以香港的宽带市场为例。

宽带这种东西,按理说应该是哪家宽带公司的质量更优质,就应该能拿下当地更多的市场,成为当地最大的宽带公司的。

但是在香港,最大的宽带商叫PCCW,而这个PCCW,又是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的。

那么李嘉诚又是怎么能让自己的儿子李泽楷,吃到香港最大的宽带市场这块肥肉的呢?

其实他的秘诀还是三个字——房地产。

了解房地产物业的人都知道,一旦一个小区的物业和宽带商勾结,让这个小区只能安装一种宽带,那这个宽带商肯定能赚得盆满钵满。而一旦一个小区只能安装一种宽带,那此时这个小区的宽带因为没有竞争,肯定就会变得又慢又卡。

这就是物业和宽带商之间存在的一个不易被察觉的容易滋生腐败的灰色地带。

而在香港,李嘉诚旗下地产的大量的物业楼盘,其实都只能安装PCCW电讯盈科的宽带——所以,此时的你应该知道了为什么李泽楷的PCCW能成为香港的最大宽带商的原因了吧?

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肥肉只许自己吃,然后还利用一些灰色地带尽可能把别人排挤出去,进而实现垄断,这就是李嘉诚的底层商业逻辑。

如果你觉得超市竞争和宽带竞争的商业逻辑离你很远,那我再举一个离你很近的同时与李嘉诚的商业逻辑有关的例子。

大家都应该都知道“公摊面积”这个万恶计量单位吧?

公摊面积这个东西之所以坑人,就是购房者一直在为公摊面积买单,什么物业费、取暖费、房屋维修基金等费用,都是以“公摊面积”做为相应收费付帐的。

而且公摊面积这个东西一般都是开发商自己填的,一个小区如果有2000户居民,开发商多填1平就是2000平,房价按2万/平计算,开发商毫不费劲就能多赚4000万。

那么这个万恶的、坑人的“公摊面积”这个词汇是谁发明的呢?

就是李嘉诚。

还有在土地交易圈,有一个词汇叫“捂地”,这个词汇,也是被李嘉诚玩得炉火纯青。

那么什么叫“捂地”呢?

捂地的意思,就是我买下一大块地,跟政府约定开发周期为15-20年,但是我前十几年就是不开发(或者故意用磨洋工缓慢开发),就这样先捂它个十几年,等着地皮价格上涨,然后在开发周期内,我再把这块地卖出去,然后几乎啥也不用干,最后就能直接套现一大笔钱走人。

这就是“捂地”——这种行为的恶劣之处,就是会严重拖慢城市建设的进度。内地的很多开发商之所以也会这个,其实大都是跟李嘉诚学的。

而且李嘉诚还有一招,就是拍下一些文化保护区,然后不施工,后面就想出各种办法逼政府不得不高价买回,这也是李嘉诚的商业绝招之一。

所以为什么很多人都称香港为“李家的城”,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无法承受香港的高房价而变得越来越极端或者变得越来越绝望,这里面估计都有李家的功劳。

把中国的地产环境嚯嚯了一遍后,他就带家人跑到英国去了。所以李嘉诚这种长期奉行着“釜底抽薪式割韭菜”、“敲骨吸髓式做生意”的商业逻辑的商人,这种人如果再回来,不知道我们的商业环境又得付出什么代价了。而且如果他再回来的话,真不知道他又能想出什么新法子来割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了。

实际上,当看到李嘉诚对自己英国资产的一些操作后,如今的英国政府已经发觉他的商业模式存在的不稳定性了,因此英国政府,也已经于近日对李嘉诚进行反垄断调查:

局势突变,李嘉诚嗅到了自己的财产可能不再安全,而英国政府则嗅到了李嘉诚这棵大韭菜可能要逃了。

所以说,再锋利的镰刀,也有成为韭菜的一天。

而李嘉诚这把长期割韭菜的镰刀,在晚年估计也即将要被英国政府这把更狠的镰刀割一把了。

再牛X的富豪,最终也逃不掉当韭菜的宿命。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说活该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