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李德尚玉,王帆

编 辑丨周上祺

图 源丨图虫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关于“双碳”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接下来的“双碳”工作至少体现了三方面的“统筹”:一是统筹目标和方法,目标是“双碳”,方法则随着现实的变化出现升级,更加高质量追求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二是统筹发展和改革,即要求双碳目标需要更加有序地推进,一方面需要改革,另一方面需要发展和有序,而非运动式减碳;三是统筹总体和局部,总量要求控制,局部也要求更好地、持续地推进生态平衡。从未来看,“三统筹”将有利于更好落实中央制定的目标,更加高质量推进各地经济发展和低碳转型的进程。

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

2020年,自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有些地方对开展“双碳”工作节奏把握不准,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地方认为,应该抓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冲高当地碳排放峰值,为今后当地发展预留排放空间。也有一些地方抢跑,开展运动式“减碳”。

关于“双碳”工作推进的总体基调和节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这意味着,既要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同时又不能放松、放缓“双碳”工作的推进。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不可能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来换取“双碳”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也不可能为了稳增长而放松“双碳”工作。一些地方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目标出了问题,而是要采取更正确的方式,更好地平衡发展与减排的关系。

其中,关于煤炭,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如果不能做好能源转型相关工作,将对碳达峰产生重大压力,但在此过程中也必须对我国的能源结构及能源体系有正确的认知,发挥煤炭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

林伯强向记者表示,过去几年一直在有序压减煤炭,但去年在能源需求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多个省份出现限电现象,今年对于煤炭“有序减量替代”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另一方面,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

今年不久前,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其中提出,推动构建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对区域内现有煤电机组进行升级改造,探索建立送受两端协同为新能源电力输送提供调节的机制,支持新能源电力能建尽建、能并尽并、能发尽发。

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王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给各类高碳、高耗能行业敲了“警钟”,高碳及高耗能行业必须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及使用,形成绿色发展及服务体系,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与此同时,关于“双碳”工作的相关考核,未来将会有更加灵活的空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国家重大项目要实行能耗单列。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就在不久前,国家发改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其中也提出,优化考核频次,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避免因能耗指标完成进度问题限制企业正常用能;落实好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政策,加快确定并组织实施“十四五”期间符合重大项目能耗单列要求的产业项目。

此外,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也再度强调,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在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看来,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非常有利于发展非化石能源,促进节能增效,对于高碳排放产业将形成更大的转型压力。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原来简单以能耗“双控”作为约束,无法和“双碳”目标进行精准匹配,甚至有可能对能源供给产生冲击。因此必须要建立起和双碳目标相一致的管控约束指标,让我们在实践当中的行为能和总目标保持一致。因此,“双控”目标的转变非常重要,会更加有利于今后“双碳”目标的实现。

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沈双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各市场主体、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也将加快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执行速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