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公募基金规模突破20万亿元大关后,私募基金也成功追上该进度,管理规模更创下历史新高。近日,中基协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已达20.28万亿元,首次突破20万亿大关。但在私募基金规模不断攀升的同时,记者注意到,年内仍有不少私募机构因存在违规行为遭监管处罚,除被出具警示函、责令改正外,更有部分机构被取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有业内人士认为,要减少私募基金行业乱象,还是要从规范管理、引导行业自律、合规性发展等方面着手。
私募管理规模首破20万亿大关
近年来,私募基金管理规模持续攀升,且在近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2月21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发布2022年1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及产品备案月报,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20.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86%。而2021年同期,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仅为17.06万亿元。
具体来看,截至2022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46万家,环比增长0.15%;管理基金数量12.69万只,环比增长2.26%;管理基金规模20.28万亿元,环比增长2.6%。
虽然私募基金的整体规模呈上涨趋势,但新备案数量及规模则有所下降。若从私募基金产品月度备案情况来看,中基协数据显示,2022年1月,新备案私募基金数量3635只,环比下降19.79%;新备案规模958.88亿元,环比下降43.58%。
整体来看,私募机构相对集中的地域为“北上深”,基金管理人数量及管理规模均占据行业的“半壁江山”。据中基协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末,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从注册地分布来看(按36个辖区),上海市、深圳市、北京市占据前三名,依次分别有4536家、4304家、4297家,合计占比为53.29%。若从管理基金规模来看,前三大辖区则分别为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分别达5.17万亿元、4.4万亿元、2.36万亿元,合计占比为58.84%。
在财经评论员郭施亮看来,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大幅增长的背后,也体现了同质化竞争激烈、优胜劣汰效率明显提升的情况。但在私募管理规模壮大的背后,合规性也非常重要,基金管理人除追求管理规模增长外,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资产配置能力与合规性要求。
私募行业乱象仍不断
事实上,在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不断攀升的背景下,该行业乱象横生的情况仍不断。今年以来,各监管部门也频频对存在违规行为的私募基金或在管理私募基金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的基金管理人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中基协对引领投资有限公司、浙江厚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6家违规私募机构及相关负责人下发共计15张纪律处分决定书。据上述纪律处分决定书内容显示,相关机构存在违规向投资者承诺本金不受损失及承诺收益、委托不具备资质的机构募集私募基金、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未及时更新登记备案信息等问题。
根据相关规定,中基协对存在违规行为的基金管理人做出取消会员资格、撤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暂停受理私募基金产品备案6至12个月等决定;同时,对上述机构的负责人采取公开谴责、参加强制培训、取消基金从业资格的处罚措施。
无独有偶,各地证监局也在持续打击辖区内存在违规行为的私募基金。例如,今年以来,北京证监局就对辖区内违规私募基金接连发布12张罚单。其中,部分基金管理人不仅存在未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义务的问题,还存在侵占、挪用基金财产的情况;北京证监局则针对存在相关违规行为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采取责令改正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从上述情况不难看出,在私募基金行业高速发展的当下,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对于如何能有效解决私募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郭施亮建议道,“减少私募基金行业乱象,最重要的还是要从规范管理、引导行业自律发展、合规性发展等方面着手。此外,监管部门及相关机构也可以定期组织合规性学习,以提升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合规性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注意到,目前已有个别监管部门就私募行业违规行为频发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监管措施。例如,深圳证监局自2020年6月起向辖区内私募机构发起自查自纠,并定期发布私募基金监管情况通报;对红黄绿三类机构实施差异化监管,支持绿色机构合规运营和做优做强,督促黄色机构限期整改,及时移送处置红色机构。
此外,深圳证监局表示,对于长期怠于整改、整改计划未如期完成且未说明原因的机构,将联合地方政府、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分批开展现场检查、约谈公司负责人。其最新一期自查整改情况通报显示,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在深圳市存续的4308家私募机构中,共有绿色机构3449家、黄色机构544家、红色机构315家。(记者岳品瑜李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