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记者来到首都体育场实地巡礼。据介绍,首都体育馆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的比赛场馆,其改造工程已于2020年12月完工,并经过多次测试活动,全流程、全要素检验,目前已具备办赛条件。
外部如旧 内部换新
首都体育馆此次改造,秉承“传承保护、立足赛后、确保赛时、绿色科技”的改造策略,外观从传承保护出发没有大的变化,依然保留着首都体育馆作为区域标志性建筑的风采。内部采用了最新的声光电技术,竭力打造“最美的冰”。通过在场馆顶部悬挂36块37平米的网格膜,从而在场馆的顶部形成一个1332平方米的巨型投影屏幕,同时,在场地四角分别布设激光投影仪,将绚丽的灯光与优美的画面投影至场馆顶部的屏幕。
首都体育馆内部除增加制冰功能,还建设了一块31m×61m的多功能转换标准冰场,满足赛时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比赛需求外,还改造了除湿、送风系统,及看台座椅等,座椅采取并列式排布,调整了腿部空间与座椅间距,保障场馆赛时竞赛环境,使现场观众观赛体验更为舒适。
采用环保制冰技术
首都体育馆冰面采用了二氧化碳制冰的方式,据短道速滑竞赛主任申鸰介绍,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环保的制冰技术,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度以内,热能回收率高。这种制冷相比较传统方式效能提升30%,而且制冷非常均匀,不会出现各个部位温度不一样的情况。
首都体育馆还对制冷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了回收利用,每年可以节省100多万度电,极大地提升了场馆的绿色属性。另据了解,首体园区共有4块冰面采用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成为目前世界上二氧化碳制冷冰面最集中的区域。同时,申鸰表示场馆内的冰场只需两小时就能完成速滑和花滑两种比赛的冰面转换。(记者关子辰葛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