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四大主材之一,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拉动锂电池需求大幅增长,电池企业不断扩大的产能对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形成了支撑。

4月19日晚间,锂电池负极材料龙头杉杉股份(600884.SH)发布年报,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的高景气度下,公司实现营收净利双增,其中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逾12倍。

2022年电动车高景气度延续,杉杉股份预计今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7.5亿元~8.5亿元,同比增长148%至18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5.6亿元~6亿元,同比增长99%至113%。

值得一提的是,杉杉股份控股子公司上海杉杉锂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拟增资金额30.5亿元,引入比亚迪等四位战略投资人。

截至4月20日收盘,杉杉股份股价报25.16元,总市值539亿元。

电动车高景气度下,负极材料厂业绩高增

锂电池大致可分为4个组成要素,分别是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缺少其一则电池无法发挥作用。

财报显示,2021年,杉杉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151.94%;归母净利润33.4亿元,同比增长232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8.85亿元,同比增长1251%。此前的业绩预告显示,2021年归母净利润中值为32.45亿元。

营收结构来看,负极材料是公司锂电池材料业务的营收主要来源,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达20%。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2月1日,杉杉股份完成偏光片业务的中国大陆交割并将其纳入合并范围,该业务已成为杉杉股份最大单一业务。

另外,杉杉股份正在推动以出售股权方式处置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以外的业务。2021年,公司的非经常损益达14.54亿元。主要系期内公司完成对杉杉能源19.6438%股权的转让交割,获得投资收益。

杉杉股份是国内较早从事锂电池材料业务的民营企业。公开资料显示,1999年,杉杉股份布局锂电材料,曾先后涉足过锂电池正极、负极、电解液等多类业务。2020年起,杉杉股份决定聚焦两大主业: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业务。

产销量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负极材料超10万吨。截至2021年底,杉杉股份底设有宁波、包头、宁德、湖州四大负极生产基地,合计产能17万吨,有效产能14万吨,行业中仅次于贝特瑞。

此外,杉杉股份已启动包头二期和四川眉山负极项目建设工作,两个项目合计产能约26万吨。其中包头二期项目部分产线已开始试产;眉山基地共分两期建设,到2022年底,公司负极有效产能预计有望达20万吨。

石墨化缺口仍存,打造自供一体化或成负极厂商发展趋势

由于负极材料壁垒较高,且扩建周期较长,新产能、技术需要验证,有效供给仍集中在头部负极厂商,增量有限,“新玩家”难在短期内实现“弯道超车”。

目前,在限电和能耗双控的大背景下,负极行业石墨化供应紧缺并不断加剧,价格上涨。数据显示,2020年石墨化价格在1.3万~1.5万元/吨,2021年8月份则达到2万元/吨,2021年末,进一步提升至2.5万元/吨。

为应对下游高增的需求,消化原材料、石墨化价格上涨的压力,负极企业都在加快打造负极一体化项目,加速石墨化自供比例的提升。“石墨化自供率提升对企业毛利率提升效果明显。随着企业自供率的不断提升,委外加工成本带来的负面影响被抵消反转,单吨利润不降反升,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厂商建立石墨化加工配套产能,完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业链可能是行业未来趋势。” 一位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杉杉股份也在年报中表示,公司正在全面加速一体化产线布局,通过参股两家石墨化加工企业,进一步提升石墨化供应的保障能力。2022年内蒙古包头二期达产后,公司石墨化产能将达到9.4万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