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年初以来,由于中美两国利率政策的不同,人民币与东亚的日、韩等国货币一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8月15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收盘价约为7.29元,离2022年11月的底线不远,2023年以来的贬值幅度接近9%。2022年3月,美联储开启了新冠疫情后的第一次加息,打开了美元的加息进程,至今已经连续进行了11次加息,这客观造成了其他诸如日元、韩元及人民币等的贬值,从当时至今人民币贬值超过15%。7月26日,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2023年上半年境外收入为656.84亿元,同比增加195.15%,远高于境内46.1%的增速,境外收入比重也超过30%。海外业务接近半壁江山的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预计2023年上半年营收260亿元至300亿元,同比增加112%至144%;盈利为40亿元至45亿元,同比增加344%至400%。公司表示主要是因为全球市场保持较快增长、营收增加及汇兑损益增加。传统行业的柳工虽然面对国内工程机械的下行周期,但上半年收入和净利润仍分别实现150.73亿元和6.12亿元,同比分别增加9.49%和27.59%。公司解释主要是因为继续在海外市场抓住机会,收入和利润保持大幅增长。这或许只是一个缩影。从上半年来看,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车、锂电池产业链、光伏,传统产业中的工程机械、家电及纺织服装等,在不同程度上受益于人民币的贬值。从竞争优势看,参照日本过去三十年企业出海及股价表现,中国企业在新能源车产业链、光伏、工程机械、纺织服装及家电等均建立了全球的相对比较优势,不同程度地受益于人民币贬值。贬值利好货币贬值利好出口占比较高的企业,人民币贬值使出口产品的外币定价下降,有利于提升本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并且换汇的时间差使企业能够增厚汇兑损益,因此出口型企业业绩在“量”与“价”上都将受益。国盛证券研究显示,通过复盘2015年后人民币汇率和出口板块盈利能力走势发现,两者波动出现高度拟合,尤其是在2015年一季度至2016年二季度,以及2018年二季度至2020年二季度两个人民币贬值周期内,出口板块盈利水平显著提升。自2022年3月美元兑人民币触及6.3元以来,人民币出现了两次较明显的贬值,第一阶段至2022年11月的7.33附近,一度贬值了20%,此后有所升值;第二个阶段是从6.7元附近至目前的7.29元,期间贬值接近9%。货币贬值也有可能带来股市的上涨,这在邻国日本、韩国身上得到了印证。2023年上半年,日经225和韩国综合指数分别上涨27.19%和14.66%,分别位列主要经济体股市上涨的第二名和第五名。从汇率来看,2023年上半年日元对美元贬值约10%,韩元兑美元也出现小幅贬值。尤其是日元,目前美元对日元处于140上方,2023年3月以来已经贬值近20%,日本股市的上涨与出口型企业的上涨有较大关系。在长期贬值过程中,日本股市尤其是出海企业的股价表现却很优秀。华创证券研究显示,1992年至2022年年底,日本“失落的三十年”期间,也不乏指数翻倍行业,多数集中于制造和消费行业中,多为日本具有技术优势的高端制造业;此外,科技产业如软件服务、通信服务也有所表现。这些股价涨幅领先的制造、消费类行业,海外收入占比相对较高,基本达到40%至60%。传统的家电、工程机械和纺织服装2023年以来,传统行业受益于外贸出口的依旧有不少,其中家电、纺织一直是中国具有相对竞争优势产业,工程机械目前展现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家电尤其是中小家电企业对人民币贬值弹性更大。专注从事智能小家电的比依股份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8.51亿元、1.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和67.39%,除了因为外销收入增加外,公司也获得了1958万元的汇兑损益。海信视像预计公司上半年营收为235.19亿元至249.23亿元,同比增长16.35%至23.30%;归母净利润为10.22亿元至10.81亿元,同比增加72.16%至82.10%,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境外收入规模同比增幅较大。安信证券认为,人民币贬值将从收入损益、汇兑损益和长期国际竞争力等三方面利好家电板块。首先,家电出口企业订单收入多以美元计价,美元升值期间,企业出口订单兑换成人民币后的外销收入增加,而原材料成本多以人民币计价,外销业务毛利率将提升;其次,外币货币项目在期末和期初会折算成人民币,计入财务费用,而人民币贬值会增加家电企业美元资产的价值;最后,中国家电供应链在研发设计、制造成本、响应速度上具有全球领先优势。长期来看,如果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行,将有利于提升中国家电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带动家电企业出口订单平稳增长。除了柳工外,工程机械海外业务爆发主要体现在叉车领域。2023年上半年,国内叉车三巨头安徽合力、杭叉集团及诺力股份均交出了不错的业绩,原因均是海外业务的高增长。以安徽合力为例,公司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86.13亿元、6.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3%和52.51%,其中海外收入在高基数基础上同比增长34%,公司汇兑收益为2450万元。2017年以来,国内企业在出海政策支持下,加速布局海外市场。受益于欧美加大基建投资,龙头公司出口大增。2023年上半年,中国工程机械出口额近1800亿元,同比增长26%,目前不少工程机械龙头境外收入占比朝40%迈进。中国海关统计显示,2023年1-6月,中国服装(含衣着附件)累计出口768亿美元,同比下降4.1%;6月当月出口154.2亿美元,同比下降13.4%,降幅较上月继续扩大2.2个百分点。面对全球主要市场需求走弱、供应链调整等因素,中国服装出口仍保持了相对韧性,出口数据好于多数其他主要出口国。据越南纺织服装协会统计,1-6月,越南出口服装186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17.6%。西部证券认为,纺织行业利润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大,但人民币贬值时,以外贸出口为导向的纺织行业成本下降,利润提升;2020年至2011年人民币贬值幅度较大,期间纺织服装企业销售利润持续提升。新兴产业:新能源车产业链及光伏新能源车产业链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整车和锂电池,在燃油车时代中国汽车靠市场换技术,国内合资车盛行,且国内汽车的出海也难以形成规模,但借助新能源车,中国实现了弯道超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1-7月,中国汽车出口达到253.3万辆,同比增长67.7%,其中新能源车出口63.6万辆,同比增加1.5倍,中国在一季度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国。东吴证券认为,在过去人民币贬值周期中汽车行业上游受原材料价格影响导致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利润下降,然而时过境迁,中国已一跃成为汽车出口大国,2023年一季度已经超越日本,结合汇兑损益角度,汽车行业会从人民币贬值中受益。除汽车外,中国在新能源电池等行业上也占据明显优势。2022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为660.8GWh,占全球锂电池出货量比重达到69%,相比于2021年上升接近10个百分点。2023年一季度全球前10大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中有6家是中国企业,以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占据了约61%的全球市场份额,相比2022年提高4.7个百分点。光伏组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民币贬值的受益者。据海关总署的数据,1-6月,太阳能电池(含组件)国内出口金额为263亿美元,同比增10.4%,其中6月出口额41.2亿美元,同比下降9.3%,主要因组件价格同比下降。平安证券认为,三大因素决定了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优势:一是技术优势全球领先;二是产业链高度集中在中国,产能产量优势明显;三是中国光伏企业垂直一体化带动降本。东吴证券认为,2023年4月中下旬开始人民币不断贬值,2023二季度出口型企业盈利将有所提升。对组件及逆变器等出口型企业而言,人民币贬值有利于贡献盈利弹性。文章来源:证券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