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中融基金认为,本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将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促进消费和内需加快恢复。
中融基金特别指出,本次降准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低成本补充长期流动性。目前,MLF已连续四个月增量续做(去年12月至今年3月净投放量分别为1500 亿、790亿、1990亿、2810 亿),存量已达51090亿元,客观来看增量可能性较小。同时,相较于MLF,降准成本更低,因此用降准置换MLF为央行常用的降成本手段。另外,在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的基调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现阶段具有明确的作为空间。由于“金融机构独立放贷、人民银行事后报销”的特殊机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能因为央行报销的时间错位而引起短期流动性波动,造成银行间流动性偏紧的局面。
二是,缓解银行缴准压力。据今年前两月金融数据显示,我国实体部门新增存款规模远超历史同期,加之存款通常会在3月呈现季节性增高,这将导致银行上缴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大幅上行,银行资金负担明显加重。因此,本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有助于增加银行长期资本,缓解存款多增给银行带来的缴准压力。
三是在弱复苏下释放积极信号。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疫后弱复苏阶段,消费复苏有待观察,地产复苏方向明确但斜率有限,海外需求回落,出口替代效应减弱。同时,海外经济风险在不断加息的背景下逐步显露脆弱性,不排除未来对国内经济产生负面冲击的可能性。因此,适当释放货币政策宽松信号,稳定实体经济预期,可夯实我国经济向上修复的信心。
01后续展望
易纲行长在3月3日表示“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变量水平是比较合适的,实际利率水平也比较合适”,这或许意味着货币政策未来仍将以维持相对宽松为主基调,新一轮大规模的宽松可能性较低。
由于一季度经济回升势头已基本确立,下调政策利率的必要性较低,因此降息概率不高。另外,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复苏关键阶段,降低中产阶层家庭负担、刺激消费市场具有重要且积极的意义。因此,我们认为,此次降准的期望核心在于“启动消费”,而非仅在于流动性,预计LPR有望迎来下行。
02对股市的影响
关于此事带来的影响,中融基金分析后认为,一方面是利好银行股,降准将增加银行可贷资金,使银行资金充裕;另一方面是利好地产股,可贷资金增加意味着地产公司与购房者可向银行贷到更多资金,从而提升地产市场需求。
总体来看,中融基金认为,降准会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实体部门信贷支持,但直接效果有限。短期内,降准可提升投资者信心,对股市具有情绪提振作用。但目前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已位于历史高位,需警惕其下降带来的股市回调风险。
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之一,中融基金会继续关注最近事件的进展,并持续为投资者带来专业指导。在未来的投资道路中,中融基金将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保持高质量的成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中求进,破浪前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