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阜城县崔家庙镇张家桥桃种植基地迎来了采摘旺季。黄红相间的蟠桃缀满树枝,随处可见果农忙碌的身影;拉运蟠桃的车辆络绎不绝,到处洋溢着人们丰收喜悦的笑声。

记者寻着笑声,走进张家桥桃种植基地,体验农人田间生活,倾听新农村发展的故事。

“嘻嘻嘻,日子和桃儿似的越来越甜!”


(资料图片)

早上5时,约30多名本村和外村的村民陆续集聚到张家桥桃种植基地小广场。值日队长简单分工后,一声“开摘”,大家迅速进入桃林忙活起来。有的摘桃,有的运输,桃园里不仅有“唰唰”的干活声,还有欢乐的笑声。两个小时后,大家围坐在小山样的蟠桃堆前,分拣、称重、装箱……一边干活儿,一边唠起了家常。

“英姐,早起看你骑着新电车来的,这是换了一辆啊?”张家桥村村民卢秀岭首先开腔。

“嘻嘻嘻,上个月发了工资正好换了辆新电车。还说我呢,你们家不是也刚换了空调吗?要不是咱遇到了一个好支书,哪有现在的好日子。”同村村民王云英一边利索地干活,一边回复。

“没错!当年咱们还是贫困村呢,一说改种冬桃,大家伙儿都顾虑重重。如今看来,幸福满满呀!”村民张文友接过话茬。

正如张文友所说,张家桥村曾是贫困村,常住人口也就100余人。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缺少致富门路,主要靠种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维持生计。2016年8月,“返乡能人”张勇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如何让村民不再“土里刨食”?上任伊始,张勇便与阜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驻张家桥村第一书记王志强,一起外出学习、调研。在吸取外地先进经验的同时,充分听取村民意见,最后决定——成立以张勇为法人代表的衡水永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他们以每亩每年1000元的价格流转张家桥村村民手中土地以及村集体机动地共约1000亩,并结合当地沙壤土的特性和“旱可浇、涝可排”的优势,规模化种植冬桃树,打造张家桥生态循环农业产业。

“文友这总结真好!俺们外村人也跟着沾了不少光。像我66岁了,不想给孩子们添负担,出去打工又找不着活。现在完全不用担心,家里没农活了,随时来桃园打工,一天六七十块钱,离家近,还能照顾老头子。对了,俊峰,你媳妇这几天怎么没和你一块来?”罗村村民李秀荣打趣道。

“这不孩子们都回来了,让她歇歇。70岁的人了,也该‘享受’一下了。”张家桥村村民李俊峰说。

帮助周围村20多户贫困户脱贫,带动周围13个村种植桃树,形成两万亩的冬桃种植示范带……扶持一村、辐射一片、带富一方,张家桥村在村民致富路上,走出了一条优质高效、规模经营的新路子。

“这就是‘一起致富奔小康’。”张家桥村村民张绍兴一边和老搭档张学良配合着称重、搬箱,一边骄傲地说。

“天热。大伙儿注意防暑,多喝水。”村民们正说着话,张勇给大家送来了矿泉水和雪糕。“北京的客商正等着装车,为了中午早点吃上免费的大包子,大伙儿加油!”

歇息片刻后,村民们又快马加鞭地分拣、套袋、装箱、称重……

“呵呵呵,良方+良种,种出‘致富桃’!”

上午10时,张家桥村村民、桃园老技术管理员李荣库来向大家汇报:“今天的中蟠11号属于净树果。我刚转了一圈,明天100多亩的中蟠17号可以摘第二遍了。”

李荣库年轻时被村里选为代表到深州参加过果树种植培训,掌握了桃子种植管理技术。这些年村里发展冬桃种植,他有了施展才能的平台。

“考大家几个小问题吧。你们知道咱们的桃为什么能吸引京津冀、上海、成都、沈阳等地的客商源源不断地来吗?”李荣库抛出了新的话题。

“我知道,拴在树上的‘小红绳’就是其中一个原因。”……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我给大家详细科普一下,”李荣库娓娓道来,“那个‘小红绳’叫‘绝育绳’,专门防治小卷蛾、透翅蛾、蠹蛾、桃小食心虫等害虫。没有了‘钻心虫’,冬桃不坏核。此外,昆虫性迷向丝、赤眼蜂、七星瓢虫等生物防虫新技术和振频式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等防虫武器,都会让病虫害‘自动’远离。”

张家桥村的“种桃之旅”远不止于此:多次邀请北京和省市县的农林专家来指导,不断带领大家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与中国农科院联合开发了明月油蟠、石黄果等十几个新品种,保证每年6月初到10月底都有鲜桃成熟;引进自走升降式果园作业平台、开沟施肥覆盖一体机、自动避让式锄草机等各类机械,实现标准化生产……

“现在咱们的桃产量能达到一亩地五六千公斤。”张家桥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家桥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文良补充道。

话语刚落,张文友又提出了一个想法:“我觉得桃甜也是吸引人的一个主要原因。”

张文良应声到:“没错。桃甜离不开农家肥。大家还记得前年咱们获评的全国首批生态农场吗? 那就是对咱们的认可。”

其实,早在种桃之初,张家桥村就建立了养牛场——牛得草牧业,打造的是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即“玉米秸秆——喂牛——牛粪处理成有机肥——桃树施用有机肥”。

“这种模式下,为俺们外村免费收割秸秆,一亩地至少节省60块钱呢。”李秀荣笑着说。

说到这,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

“都说咱们村有三宝:秸秆、冬桃、牛得草。”张家桥村村民张荣丽笑呵呵地说。

如今,一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循环链,构成了张家桥以村内小循环为主体、村内村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助推这个村走上了一条生态优先、产业发展、企业获利、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哈哈哈,个大饱满、甜度高,真是来着了!”

中午11时30分,北京中畦果业负责人田百川带着冷链货车到达了园区。

“幸好昨天提前预订了一万多斤,不然想要中蟠11号就得明年了。”看着一筐筐足斤足两的蟠桃装上车,田百川笑盈盈地对张勇说:“朋友推荐的果然没错。个大饱满,甜度能达到17%以上,真是来着了!”

“放心吧,一定不会让你失望。山东东营的梁树雷和你一样是做社区团购的,每个品种他都有预定,基本上隔一两天来一次。”张勇介绍,梁树雷已经是第三年来这里采购了。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田总,再和你推荐我们三天后成熟的‘秋彤’毛桃。沧州客户已经交了10万定金。”张文良开玩笑地说,“想要就早点定哦!”

说话间,张勇的手机响了。

“喂,张师傅,我替天津朋友定的一万多斤中蟠17号再和您确认一下,车已找好,后天来拉。”“没问题,东志,已经安排好了,放心吧。”

秉持“立足衡水市,深耕京津冀”的原则,张家桥村与北京新发地、衡水吉美超市、沧州盐百超市以及多个网销平台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此外,张家桥村还借助一年一度的冬桃采摘节,吸引全国各地新客商来此“打卡”选购。

“现在电商发展很快,你们有往那个方向想吗?”田百川问道。

“当然有,我们供给‘多多买菜’平台,一天最多的时候能卖两万斤左右,还在京东、淘宝等平台卖冬桃礼盒。”张勇回答。

中午12时,五千多公斤的蟠桃顺利装上车,田百川满意而去。大家伙儿也忙着打扫卫生、收拾场地。

“今天咱大家伙儿干活都很利索,一会多吃几个包子,下午干劲就更足了!”张勇的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这笑声伴随着浓浓的果香传遍了整个桃园,一直飘向远方。

(本稿照片由田静云摄)

记者手记: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近年来,张家桥村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地域特色、立足资源优势,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产业发展、企业获利、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为群众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棵小桃树撬动一方经济。如今,张家桥村每年林果经济收入达2400万余元,村民每户纯收入增加1万元到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余元。同时,张家桥村还着力打造集桃花观赏、冬桃采摘、休闲旅游、农家餐饮于一体的生态乡村旅游区,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