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摇臂来回旋转、厂房里机器轰鸣、建设者挥洒汗水……盛夏七月,港城大地热浪滚滚。在全市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生产车间,处处都是顽强拼搏、真抓实干的干劲和拼劲,迸发出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项目是增量之源、振兴之本,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后劲所在。


(相关资料图)

今年,我市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总抓手,坚持“项目为王”理念,集中精力、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动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据统计,1至6月,我市完成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投资262.3亿元,同比增长6.7%,投资完成率68.9%。

多元支撑 打造新型能源强市

入夏以来,省重点项目抚宁抽水蓄能电站施工人员坚守工作一线,保障建设按照节点要求稳步推进。

7月10日,骄阳似火,抚宁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工程部员工马越正在下水库进出水口工作面作业,进行支护和渣料运输的工作,他身上的工服被汗水浸出了一层层白色的盐渍。“这段时间干活是苦了点,但工期不等人,希望我们的付出能让百姓早一天用上这里发出的绿色电能。”马越笑着说道。

抚宁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能源局“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总投资80.59亿元。电站建成后将以500千伏线路接入京津及冀北电网,每年可减少标准煤耗10.5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9万吨。

抚宁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工程部主任马喜峰介绍:“截至目前,施工供电工程已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筹建期道路工程基本具备通车条件,首台大断面超小转弯半径TBM顺利完成掘进。”

近年来,我市把新型能源产业作为全市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致力打造新型能源产业发展示范城市,初步形成了风电、光伏、光热、储能、氢能等新型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7月10日,昌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拜尔投资有限公司就共享储能电站项目进行签约。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将配置120套储能电池预制舱、120套升压变流一体舱以及升压站35kV配电装置。项目正式并网验收且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亿元。

目前,我市有风电、光伏发电项目28个,总装机容量186.08万千瓦;生物质发电项目8个,总装机容量13.1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5个,总装机容量58

万千瓦,新型能源产业初具规模。截至2022年底,全市新型能源产业项目累计投资达106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投资约32亿元。新型能源电站累计发电量21.88亿千瓦时,年节约标煤65.61万吨。

2023年,我市风电、光伏累计并网力争达到206万千瓦,开工建设及开展前期抽水蓄能项目力争达到360万千瓦,力争完成新型储能项目投产10.8万千瓦时,氢能产业产值力争完成10亿元。

科学联动 搭建建筑绿色未来

“没有绝对的废物,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在秦皇岛市红正新型建材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园内,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7月15日,记者在厂区看到,成千上万吨的建筑固体废弃物在经过分选、处理、破碎、筛分等一系列工序后,实现“变废为宝”,加工成为可再生骨料以及各类建材制品。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保理念的认知逐渐深入,新型建材因为其绿色、节能、施工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大家欢迎。我市将新型建材产业作为新的发展重点予以大力培育,取得斐然成就。目前,抚宁区和卢龙县新型建材产业发展迅猛,一大批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红正新型建材总投资2.75亿元,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生利用基地项目,是省重点建设项目,今年6月刚刚建成投产,生产的透水砖、路沿石等产品已开始应用到我市许多市政项目建设当中。公司总经理李家国介绍:“公司在全国同行业率先做到全程零粉尘、零固废、零污水排放,力争打造领跑全国零碳产业园区。”

与红正新型建材相隔不远的中环绿建集成房屋科技河北有限公司,同样是一家新型建材企业。7月10日,记者前来采访时,公司3号车间刚刚建成,工人正忙着安装各种生产设备。而在1、2号车间,生产已入正轨,环保保温材料、装配式建筑等被源源不断生产出来。公司商务总监李杰介绍:“公司产品非常受市场欢迎,北医三院秦皇岛医院就选用了公司的大量新型建材。”

近年来,抚宁区大力发展以新型材料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规模逐步壮大,已形成以绿色建材、特种玻璃、玻纤新材料等为代表联动发展的新型材料体系。截至目前,新型材料产业项目(企业)达40家,年总产值达10亿元,有力支撑了抚宁经济社会发展。

7月12日,在卢龙县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筑面积约2.26万平方米的永祯装配式钢结构二期厂房项目主体已完工,设备正在陆续进场、安装。项目运营投产后,预计年产装配式钢结构4万吨。

“卢龙县是传统建材基地,县内钢铁、水泥、建材及砂石骨料等企业众多,目前,装配式建筑产业已实现集群化发展。”卢龙县装配式建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勇介绍。

如今,全县装配式建筑上下游相关企业已建成21家,产值在亿元以上的有5家,全产业链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链式发展 构筑千亿级产业园区

7月11日,记者走进中央储备粮秦皇岛直属库有限公司海港粮食储备基地,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项目一期、二期已经建成的30个直径32米、高28米的巨型筒仓,整齐排列在渤海岸边,场面非常壮观。筒仓旁边,一辆辆运粮车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卸粮、装粮入仓。

近日,中央储备粮秦皇岛直属库有限公司海港粮食储备基地项目二期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正式投入使用。本报记者 刘城 通讯员 曹建雄摄

粮油食品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步实现了原料基地化、产业规模化、加工精细化、特色品牌化。今年,我市共实施粮油食品加工业项目18个,总投资额84.44亿元,全部列入省、市重点项目。

中储粮海港粮储基地项目是市政府与河北港口集团、益海嘉里集团、中储粮集团合作,按照前港、中仓、后厂战略布局,谋划的千亿级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园区的主要建设项目,是落实国家保粮食能源安全的重点建设项目。

“全部项目总投资22亿元,占地550亩,预计共建造90座筒仓,总储存量可达81万吨。”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中储粮海港粮储基地项目副总经理杨永介绍,这是延伸粮油产业链条的重要上游项目,将有效打通粮食储备和加工上下游环节,为秦皇岛市打造千亿级粮油加工产业园区提供有力支撑。

抢抓机遇齐奋楫,项目潮涌逐浪高。

在益海嘉里(秦皇岛)粮油食品综合加工园区项目现场,钢结构厂房正在有序搭建。综合园区内包括总投资5.13亿元的OPO油生产加工项目、整体投资18.01亿元的SPC、米糠生产加工项目和总投资2.91亿元年产15万吨发酵豆粕项目。

秦皇岛金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彪告诉记者:“SPC、米糠生产加工一期项目占地面积约233亩,主要建设预处理车间、精炼车间、SPC车间以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建设6条生产线。年产15万吨发酵豆粕一期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3.19亩,主要建设生产车间及相关配套设施,安装发酵蛋白生产线4条,建成后整体预计收入80亿元,预计年纳税额2000多万元,吸纳就业人数近千人,将助力秦皇岛打造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基地。”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油食品加工业发展,始终把粮油食品加工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来抓。特别是《秦皇岛市粮油食品行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出台,对加快我市粮油食品行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地域优势品牌、提高行业竞争力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为服务中储粮粮食储备基地项目和益海嘉里粮油加工项目粮食上水需求,秦皇岛港股份公司将304泊位改造成符合粮食接卸运输条件泊位,同时新建粮食输送管廊至中储粮和益海嘉里筒仓。项目完成后,粮食输送管廊工程年集疏运量可达300万吨。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当前,全市上下正以只争朝夕、马不停蹄的精神状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奋力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转化为项目优势、产业优势,用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生根,厚植起赶超跨越的更强后劲,为助推港城高质量发展撑起坚实脊梁。

编辑:姜长淼

来源:秦皇岛新闻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