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有人说,乡愁在家乡的菜地里;有人说,乡愁在母亲做的饭菜里;也有人说,乡愁在母亲的唠叨里。而我的乡愁,却是在小时候苦涩的生活和欢乐的时光里。

我从小帮着母亲干家务活,最怵头的就是推碾子。那时人们食用的红高粱、红薯片、玉米面儿全靠石碾子或者石磨来加工。全村1000多口人,只有5盘石碾和4盘石磨,谁要想使用石碾和石磨,就要提前去排队。有时天还不亮,娘就把我和姐姐叫起来:“快起来,咱挨上个了,快去推碾子去。”我和姐姐睡眼惺松地用手擦擦眼睛,迷迷糊糊跟在娘后边来到碾棚。二大娘边扫着碾盘上的高粱面边说:“你们来得正好,不然下一家就来了。”

二大娘走了,我们把高粱铺在碾盘上。娘一手推着碾棍,一手用笤帚扫滚动的高粱粒。姐姐在后面推,我在姐姐的碾棍上拴一根绳子在前面拉。推一次碾子,碾轧10多斤粮食,不知围着碾盘转多少圈。我稍微一松劲儿,姐就会说:“娘,你朝儿不拉劲儿。”娘听了轮起笤帚吼道:“再不使劲儿我就打……”就这样,每次推碾子不知挨娘多少训斥。

那时,每天早起和周末写完作业后,我和姐姐都去干活儿。天刚蒙蒙亮,娘就把我和姐姐喊起来,让我们去地里给猪挖野菜。有时露水大,鞋子和裤管被打湿,也没有替换的衣服,回家吃完饭,便穿着湿鞋湿裤子去上学。周末写完作业,我和姐姐就背着筐头去地里砍草,砍了草送到生产队记工分。有一次因为贪玩,一天上午只砍了20斤青草,姐姐砍了50多斤。当我们把工票交给娘,娘看后狠狠地揍了我一顿。下午去砍草,姐姐看我砍得少,怕我回家再挨打,开工票时匀给我10斤草的工票,这才逃过娘的“教训”。

为了填饱肚子,我和娘起早赶在生产队上工前,去村东碱场地里挖青青菜、曲曲菜、苜蓿等,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野菜。回家后,娘有多种做法:一是凉拌曲曲菜,二是用青青菜煮粥喝,三是苜蓿拌上玉米面蒸菜吃,砸上蒜拌着吃,好吃极了。娘还粗粮细作,把扒下的榆树皮,晾干后用碾子磨成面,红薯面、红高粱面掺和些榆皮粉,擀面条、蒸小蒸饺、蒸野菜团子,蘸着蒜泥和醋吃,味美可口。

小时候是没有乡愁的,我们受过的罪、吃过的苦,根本不算什么,也没拿这些当回事,照样活得开心。春天,我和小伙伴们扇四角、弹玻璃球;夏天,我们去坑塘里洗澡、摸鱼;冬天,白天我们去坑塘的冰上打尜尜,晚上去生产队的牲口棚里去听饲养员讲故事。最好玩的就是大雪过后,我和小伙伴们去牲口棚院内逮麻雀。我和小伙伴儿用扫帚扫出一片空地,用小木棍儿把筛草的筛子支起来,在小木棍上拴上一根长长的绳子,然后撒上碎草渣子。我们牵着绳子躲到牲口棚内,只见饥饿的小麻雀们从树上飞落到筛子底下觅食吃。时机成熟,我们猛拉绳子,筛子扣下了几只贪吃的小麻雀。慢慢移动筛子,从底下摸出一只只小麻雀,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多事情都淡忘了,唯独儿时的那些事儿难以忘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吃啥有啥,但每每想起娘做的蒸野菜、小蒸饺、菜团子,还是会不由得直流口水。还有屋后的大榆树、破旧的牲口棚、碾棚、磨棚,田野里的野菜,玩过的各种游戏,成了我永远抹不去的乡愁……

作者:徐朝 编辑:李耀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