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昨天的河北新闻联播报道,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在张家口市调研时强调,扎实推进盐碱地改造提升和综合利用,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都说盐碱地上种粮难,可在曾经的“苦海盐边”沧州,中科院、省农科院和当地科研机构齐上阵,打造出捷麦19等良种,愣是在这片不毛之地种上100多万亩旱碱麦,光去年就收获了22.37万吨粮食,120万人吃,能饱饱吃一年。

吃饱还不算,当地还用旱碱麦“蒸”出“花”样的面食,当地人叫做“面花”,还成了省级非遗,这些年相继推出婚宴、寿诞、节日和私人定制等10余个面花系列100多种面花。你还别说,这老手艺产生新卖点,不仅畅销京津冀,还卖到了全国甚至漂洋过海销往国外。

不光沧州,全省各地都在大做盐碱地特色产业这篇大文章。张家口的张北县通过种藜麦、燕麦、油莎豆等高原特色农作物,不光挣了钱,还改良了盐碱地。秦皇岛市昌黎县和唐山市曹妃甸区,将沿海地区白花花的盐碱滩涂开发成水稻田,变身花乡果巷。与此同时,在渤海之畔,喝着“海之盐”的梭子蟹,也来到了百姓的餐桌上。

在过去,盐碱地被比喻成大地的泪痕,现在啊,这些泪痕正在慢慢被擦去,咱们河北总共有耕地9000多万亩,如果把现有的盐碱地都用好了,那就能多出1000多万亩好地,这意义可大了去了。

来源:冀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