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云南省医保局价格招采处副处长李劲权连续加了一周的班。为确保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结果能在今年11月如期落地,李劲权和同事们正加紧整理医疗机构承诺的采购量数据,以便及时发送给云南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工作人员进行录入。
“这次国家级‘团购’的中选药品中既有常见病用药,也有价格高的‘救命药’,比如肝癌靶向药仑伐替尼胶囊,每粒的平均价格从108元下降到18元,一个治疗周期就能省下8000多元。”想到这批集采落地后又有许多患者获益,李劲权说自己“全身充满了干劲”。
在距云南省医保局不远处的一家公立医院里,68岁的昆明市民孙大爷把刚开好的几盒拜唐苹放进了挎包。患糖尿病十几年,他早已把之前的药费账算得明明白白,“一个月吃3盒,一盒60多元,一年的药费大约是2000多元。”
出乎孙大爷意料的是,一次开药时,自己的账突然不对了:“一看缴费单,价格还不到原先的十分之一。”医生告诉孙大爷,单子没有开错,药也没有换,费用之所以大幅降低,是因为拜唐苹进入了第二批国家集采药品目录,价格降到了一盒6元左右。
看得见的变化,源自让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民生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明确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价形成机制,降低群众药费负担,规范药品流通秩序,提高群众用药安全。
同年12月,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在全国4个直辖市和7个副省级城市开展“4+7”试点,并于次年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2020年9月,首批高值医用耗材国家集采正式启动,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家住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张先生24岁时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此后十几年间一直瘫痪在床。前往当地医院检查时,医生告诉张先生,他需要更换包括2个膝关节和双侧髋关节在内的4个人工关节,总体治疗费用约为25至30万元。对于依靠低保维生的张先生而言,这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去年9月,一则消息让张先生看到了希望:人工关节国家集采产生拟中选结果,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张先生用“重生”一词形容集采政策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和改变:“人工关节对于我来说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从常见病、慢性病用药到重大疾病用药、罕见病用药,从冠脉支架、人工关节到骨科耗材、种植牙,集采的重点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记者从国家医保局获悉,截至今年8月底,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经开展7批,共覆盖294个药品,涉及金额占公立医疗机构化学药和生物药年采购金额的35%,平均降价超过50%,两批耗材集采平均降价超过80%。集采改革以来,累计节约药品和耗材费用约3900亿元。
在降价的同时,集采兑现了带量的承诺,群众使用原研药和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药品的比例超过了90%,高质量药品的可及性大幅提升。
“我们到青海、海南等地调研时,患者普遍反映,糖尿病、高血压等常用药降价后,原本吃不起药的群众都吃上了又便宜又好的药,就医体验有了很大改善。”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专家组组长章明告诉记者。
随着集采改革向纵深推进,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刘莹发现了近年来的另一个变化——以往不合理流通渠道造成的“带金销售”现象明显下降,普萘洛尔等曾经在“回扣战”中被高价药“逆淘汰”的低价药得以重回市场。
“带量集采替企业打通了市场‘直通车’,这趟‘直通车’是放在明面上的,大家可以公平竞争,这是从根子上解决回扣问题的办法。”刘莹注意到,在第七批药品集采中,多数企业都在综合考量自身能力和生产任务量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对合理的报价。
推进带量集采,降的是药品价格,升的是民生温度。当前,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已形成常态化格局,集采竞价规制、质量、供应、配送、使用的保障机制和配套政策也日趋完善和优化。“放眼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药品进入集采,惠及更多患者。”李劲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