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双碳战略的重要布局,储能行业今年受到了资本和产业的关注和追捧。随着9月份国内储能行业继续释放政策利好,储能再一次掀起了市场的热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北极星储能网,9月共计46项涉及储能政策出台,其中包括7个国家级政策和39个省市级政策,分别于政策补贴、新能源配储等方面刺激储能装机。

储能规模化发展在即,却传出了电池供应持续短缺,部分储能企业暂停接单的消息。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电池荒”?电池供应的短缺是否会对储能的高景气度造成影响?

2个原因使得储能企业被迫停止接单

自9月底开始,由于电池的短缺,使得部分储能企业不得不停止接单,而造成电池短缺主要有两个原因:

1.锂价持续走高压制下游需求

众所周知,今年的锂价开启了疯涨模式。碳酸锂的价格除了在二季度有所回调,其他时间段皆处于明显的上升阶段,如今已达到53.2元/吨。

另外,澳大利亚皮尔巴拉锂精矿于18日第10次拍卖价以7830美元/吨再创新高,国内相关碳酸锂远期现货价格也已涨到每吨55万元以上。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认为锂价长期高位维持的韧性较强,总体供需偏紧,短期要实现降价比较困难。

为了降低储能成本,作为锂电池的有效补充,钠电的出现显得恰逢其时。见智研究也会在后文详细阐述钠电的优势,并将钠与锂的成本作对比。

2.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共同抢夺锂资源

由于原材料的飙升,新能源汽车上游公司今年赚的可谓是盆满钵满。动力电池的提价使得成本压力又传导到了下游车企,已经压得下游企业喘不过气。而今年在政策的推动下,储能行业也是发展的如火如荼,并加入了这场锂资源争夺战。这无疑使得电池供应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电动汽车作为锂电池下游最火爆的应用领域,占比超50%以上;而储能仅占10%不到。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认为,相较于电动汽车,储能用锂的规模还较小,仅为电动汽车约1/8,议价能力较弱。

钠或许是重要解法

在动力电池紧缺,锂价又迟迟不降反升的背景下,钠电池或许是重要解法。

首先,钠在储量上的优势直接决定了钠电池材料成本的低廉。碳酸锂目前是53万元/吨,而碳酸钠的价格为0.3万元/吨。据中科海钠预计,钠电池材料成本较锂电池或降低 30%-40%。所以钠相对于锂有着绝对的价格优势。

据券商测算,现阶段钠电池电芯成本在0.8-0.9元/Wh,随着工艺成熟、产业链完备,成本有望低至0.5元/Wh以下。

(钠离子电池成本测算)

(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测算)

(图源自东方财富证券)

那如果锂降价了,钠会丧失其性价比吗?

以碳酸锂3年前最低的价格(3.8万—4万元左右)来看,对应磷酸铁锂的价格大概在0.4元—0.5元/Wh。以钠电池目前商业化的进程来看,明年年底到后年一旦上了量,就可以降到这个成本。

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认为钠离子与锂离子相比,还是具备了长期的价格成本优势。未来的市场或将一直存在着两者的竞争与博弈。

又在去年8月,工信部首次明确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发展,促进其规模化、低成本化,催生了专注于钠离子研究的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萌芽。

目前国内钠离子电池相关公司主要有中科海钠、传艺科技、宁德时代、钠创新能源、华阳股份、振华新材等。

从电芯上看,传艺科技第一期2GWH明年上半年投产;中科海钠2GWGh电芯生产线预计今年年底批量生产,2023年产能释放;苏州星恒深度绑定海钠,产能规划1GWH;维科技术合作钠创,明年投产2GWh;华阳股份1GWH电芯投产。

从材料上看,浙江钠创今年预计完成3000吨正极材料和5000吨电解液的投产,可满足1GWH电芯的产能;振华新材年底投入百吨级的正极生产线,大概可以满足百兆瓦时的电芯需求;多氟多规划了2000吨级的六氟磷酸钠和1GWH的动力钠电生产线,预计年底可以投产千吨级的六氟磷酸钠。

总结

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认为电池短缺并不能绊住储能“大跃进”的脚步。一方面,基于对储能行业好景气度的看好,一众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欣旺达等电池企业密集地进行产能扩建。 随着大量新增产线在明年及后年达产,供应短缺问题或得到缓解。

(据北极星储能网统计,截至目前,59家中国电池企业全球产能规划已超5171.4GWh,其中动力电池超4630.4GWh,储能电池产能2300GWh)

另外,为了保障电池供应的稳定,电池厂商也在积极寻求和下游厂商的深度合作。以宁德时代为例,继与阳光电源深度绑定后,昨日又宣布与美国公用事业和分布式光伏+储能开发运营商Pr­i­m­e­r­gy So­l­ar LLC(Pr­i­m­e­r­gy)达成协议,为Ge­m­i­ni光伏+储能项目独家供应电池。

另一方面,钠电池作为锂电池的有效补充,或许是降低储能成本的重要解法。并且随着政策的向好,已有众多企业涌入钠电进行布局。但需要密切关注钠电池的技术进展和相关公司的产能落地实际情况,见智研究也会继续做持续追踪。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