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10日讯(记者 刘佳 通讯员 王靖晖)绿藻丛生的少年湖,水质出现了怎样的问题?尼古丁对斑马鱼的大脑,有怎样的影响?课堂上的一张草稿纸,经历了怎样的“今生来世”……解决实际社会问题,联手国内外学术牛人,校内教师跟踪式指导——去年,由北师大中国基础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牵头的SSI Learning(Socio-scientific Issues Learning),即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在北京一零一中落成,首批成员学校囊括全国37所中小学,该项目围绕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复杂社会性问题开展。时过一年,5月7日,“以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促立德树人”基地校校长研讨会,在北京一零一中召开。一零一中三节公开课,交出首批SSI项目答卷。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科学提升部主任林静致辞(图片来源/北京一零一中)

社会是“出卷人” SSI项目是“答卷人”

活动当天,81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教师走进一零一中课堂,分别观摩、聆听由金梓乔、贾婧婧、赵燕带来的老《“水润一零一”之校园水质分析与治理方案》《“脑神经科学”之利用全脑成像技术探究尼古丁对斑马鱼脑的影响》《“垃圾分类”之一零一中学校园草稿纸的蜕变》三节课程。实景呈现SSI项目的“打开方式”。

在校园湖畔旁,金梓乔进行“水润一零一”之校园水质分析与治理方案设计一课,从学生生活的问题出发,通过简易水质检测的方法,深入研究学校湖水水质变化的根源。通过探究科学,针对校园水绵的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设计解决方案,以亲身实践回应自己所关注的生活现象,让学生与教师一同探究,解答心中的疑问,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科学素养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英才学院的脑科学与认知实验室,贾婧婧进行了 “脑神经科学”之利用全脑成像技术探究尼古丁对斑马鱼脑的影响一课。同学们在实验室里利用光场显微镜观察斑马鱼神经系统,联系生物学技术前沿方法,期待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归基础神经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用科学助力社会性议题的解决,从而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自我探究的能力,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和弱势群体。

在多媒体教室教师发展中心,赵燕进行了“垃圾分类”之一零一中学校园草稿纸的蜕变一课,学生分组分别进行了对北京市垃圾分类项目的研究结果,圆明园垃圾分类现状研究的结果,一零一草稿纸的循环模式设计,课堂上小组形式呈现研究报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科学素养。

去年3月,SSI项目正式立项。这一基于复杂社会性问题,以科学技术为抓手,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性学习方式,为包括一零一中在内的全国37所学校都带了新的教学方式创新。在首批37所全国中小学成员校名单中,北京一零一中校长陆云泉任联盟成员校总校长,项目以一零一中国际部为聚点,隔周召开一次项目学科教师例会,每月一次项目督导教师与学科教师例会,每周规定课时,专时研究。目前,学校共有包括《水润101(海绵校园)》《如何推动低碳生活-北京市垃圾分类》《以AI控制键盘判断帕金森症》等6大选题,项目专门配置项目督导、学科导师和学术导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