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所:加快推进集装箱运力期货和乙二醇、苯乙烯期权上市

“大商所(指大连商品交易所)将继续拓展品种工具,加快推进集装箱运力期货和乙二醇、苯乙烯期权上市,并着眼绿色低碳国家战略加强产品开发和品种设计。”4月7日,杭州,由大商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下称“石化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化工产业(衍生品)大会”上,大商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席志勇表示。

据席志勇介绍,大商所化工衍生品市场不断成熟和完善,为中国石化产业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推进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一是品种工具不断扩容,全产业链产品体系初步形成。“十三五”时期,大商所化工板块不断发展壮大,先后上市乙二醇、苯乙烯、液化石油气三个期货以及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和液化石油气四个期权,初步形成从基础原料到加工产品、既有期货又有期权的产业链多元避险工具体系。

二是深化推出“一品一策”,市场运行质量效率不断提升。大商所积极顺应现货产业变化,及时完善聚氯乙烯等相关品种交割质量标准,在塑料品种上实施品牌交割和贸易商厂库制度,优化交割仓库布局、调整地区升贴水。同时,在化工板块上实现做市业务全覆盖,苯乙烯、液化石油气等品种初步实现连续活跃。目前,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乙二醇、苯乙烯五个品种的期现货价格相关性均超过0.9,套保效率均达到95%以上。

三是场外建设先行先试,实体产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基于化工板块场内市场的发展和化工产业期现结合的深入,为满足企业日益明确的个性化、精细化风险管理需求,大商所先后推出了化工商品互换、基差交易、标准仓单交易、非标仓单交易等一系列场外业务的创新尝试,并战略性启动场外市场“一圈两中心”建设,化工板块场外会员目前已增至43家,初步形成场内外协同服务产业风险管理的格局。截至2020年底,大商所化工场外市场已初具规模、累计成交金额达57.5亿元,占大商所场外市场的37%。

席志勇指出,去年,大商所自身发展也实现突破,市场规模创新高,全年成交量22亿手、成交额109万亿元、日均持仓量968万手,同比分别增长63%、58%和30%。当前,中国化工衍生品市场已发展成为全球交易最活跃、最有特色的板块,大商所也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期货市场。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大商所产品布局的重点板块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领域。席志勇表示,大商所将继续拓展品种工具,加快推进集装箱运力期货和乙二醇、苯乙烯期权上市,并着眼绿色低碳国家战略加强产品开发和品种设计;同时,持续深耕已上市品种,增加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免检交割品牌,将华中、西南等地区纳入期货交割区域,并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按照绿色理念不断审视优化现有品种合约规则制度。

在发展场内市场的同时,大商所将推进场内外协同发展,研究实施液化石油气等品种场外市场发展方案,不断丰富化工场外交易品种和工具,探索拓展场外平台服务。此外,大商所还将积极推进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乙二醇等化工品种期货、期权引入境外交易者,进一步提升大商所价格的国际影响力;强化大市场服务,进一步加大产业企业拓展力度,深入推进“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发挥典型模式的示范引领带动效应。

席志勇说,大商所将围绕建设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目标,持续完善化工衍生产品体系,着力发挥好价格发现、套期保值两大功能,为石化产业提供高质量服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