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户自身提供

在申请信用/贷款,相信大家对填写资料都还有印象吧。除了证件号、手机号、地址、学历等外,我们还需要填写紧急联系人和亲属的姓名和电话,还有公司的电话也要提供。这些信息其实都会录入贷款机构系统里面,所以催收自然就知道了。

(二)APP收集用户信息

通常大家办理信用卡/贷款后,机构通常会建议下载APP,方便之后查账还款。相信大家也不会拒绝,因为确实方便。下载APP后,会提示获取对应的权限,比如获取你的通讯录、通话记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你通讯录的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哪怕你不打开软件,有时也会在后台运行收集你的信息。

(三)第三方渠道

在大数据时代,公民的隐私犹如一个四处漏风的筛子,隐私泄露事件时有发生,强如推特、FaceBook等国际互联网巨头也不能避免,公民信息买卖屡禁不止,对于在系统上信息比较少,或者信息价值低的用户,催收也会通过其他第三方渠道暗地购买。

不合法。催收公司的这种情形对家人可构成骚扰的,可以报警。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推荐内容